第818章 提前到来的院线制_大国文娱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818章 提前到来的院线制

第(2/3)页

超过200万。所以,投资电影一般也就几十万至一百万到头了。成本一直压的这么低,自然导致改革开放初,国内根本没有所谓的大片。

  别说的跟好莱坞大片比,就是跟香港的电影比,不说其他就是成本方面的差距,也是非常巨大的。这也导致,改革之后,观众纷纷的看港台和海外的影片,国产片短暂的高潮之后,迅速的开始回落。

  所以,到了90年代,进行了一次发行制度改革,不再是由中影公司一家单位作为发行方。也取消了那种一个拷贝多少钱的买断制度,而是开始试行电影票房分成制度。不过,90年代的分成制度,并不是太成熟,管理方面有严重的漏洞,瞒报票房很普遍,比如,试行院线制度之后国内票房不进反退,倒退到10亿元一年的水平,停滞了多年。

  一直到2003年左右,院线制度改革成熟之后,电影票房市场才迎来了十多年时间增长了近50倍,也使得中国电影票房市场,成为仅次于北美的超级大市场。

  而之后的国产电影,固然是有不少烂片,但是《战狼2》、《红海行动》这样这种意义上的大制作、大场面,也是越来越多。这主要是因为,院线分成制度,让一些真正好看卖座的电影,是有收入和利润的。

  总的来说,国内电影想要源源不断的拥有大片,主要应该是靠国内电影院线市场的开发。海外的票房分成,仅仅是补充。

  即使是好莱坞电影巨头,也是先重视美国的本土院线分成市场,之后,才是海外的发行业务的收入。因为,本土市场的渠道,能分到的收入是更多,也减少了关税等等开支。所以,本土市场的一块钱的票房,至少等同于海外三四块钱的票房的分账收入。

  理想的情况下,就是本土市场就可以赚回一部大片的投资。之后,出口到海外市场,无论产生多少收入分账,都不过是赚多赚少的问题。

  也正是因此,林棋将国内电影票房市场正式的试行院线制度,视为华语电影市场,真正开始腾飞的物质基础。

  相对于国内的市场而言,香港和海外的华语片市场的想象力空间,都是太小了。

  “邵氏院线在国内市场已经开业了?”林棋很的惊喜。

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lewenvuxs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